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历史故事《“体育迷”邓小平,当年怎么看奥运》

感谢故人来发布历史故事《“体育迷”邓小平,当年怎么看奥运》,内容如下:

邓小平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申办奥运会的领导人,奥林匹克事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他的倡导和推动。同时,邓小平自身也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体育迷。

邓小平对足球运动情有独钟。

早年赴法勤工俭学时,有一次为了去现场看球赛,邓小平拿出生活费买了一张门票。后来他对女儿邓榕回忆说,5个法郎是一天的饭钱,而且看球时坐的位置最高,连球都看不清楚。但直到晚年,他还记得那次比赛的冠军是乌拉圭队。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首次露面,也是在一场足球赛上。1977年7月30日,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决赛,交手双方是内地和香港的球队。等待开赛的过程中,忽然,主席台传来一阵欢声,原来是邓小平来看球赛了。现场有8万多名观众,他们纷纷站起来,向主席台方向翘首张望,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半场休息时,邓小平向随行人员指出:“你们可以派几名裁判去德国学习,要培养国际裁判,提高裁判水平。”在赛后接见运动员时,他说,今后要走出国门,通过打比赛,学习先进,积累经验,尽快提高我国的足球水平。

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早在1952年,他就曾表示,希望国家足球队严格训练,打好基础,尽快培养出一批优秀教练和球员。1985年,看了几场国际足联16岁以下世界锦标赛的实况转播后,邓小平说:“他们踢得很有朝气,是世界足球运动的希望。中国队也踢得不错。我们中国足球运动要搞上去,要从娃娃、从少年抓起。”

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据邓榕回忆,当时邓小平正好已经退休,“这下有时间了,连实况带录像,一共转播了52场,他看了总共50场球,可算是过了瘾了。”

看比赛录像时,邓小平拒绝被“剧透”。他专门嘱咐身边人不要将比赛结果告诉他,保守比分秘密。他还会把《体育报》放在一旁,特意不看赛事报道。儿子邓朴方曾说:“足球比赛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因素,这让父亲很喜欢。足球比赛弱队也许会赢,强队也许会输,这是足球有意思的地方。”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分管体育工作时提出,要把群众体育搞好,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他自己就是群众体育的践行者、爱好者,最喜欢桥牌和游泳。

1981年,世界桥牌冠军、美籍华人杨小燕曾到北京与邓小平、万里等打桥牌。在那次切磋中,他们连续对阵四五个小时。杨小燕发现邓小平对“精确叫牌制”非常熟悉,牌风也让人难忘。

1986年8月5日,邓小平会见日本自民党最高顾问二阶堂进。谈到个人身体状况时,他语带诙谐地说:“我测验自己的身体靠两条。一条是能不能下海,一条是能不能打桥牌。能打桥牌证明头脑还好,能下海证明体力还好。前不久香港传说我病了,股票就下跌。其实他们很容易知道我身体好不好。只要知道我在打桥牌,夏天还在游泳就行。”

除了打桥牌,邓小平还酷爱游泳。邓小平的警卫张宝忠曾回忆:“每到北戴河他就要下水,还特别喜欢下雨的时候游泳,浪越大越往里面钻,身体好的时候一气能游一个多小时。”

邓小平曾说:“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中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股气势。”女儿邓林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邓小平最喜欢大海。“他不喜欢在游泳池里游,因为游泳池太小,水是死的。”邓林说,大海不同,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有一种搏击的感觉,“这跟父亲的性格很像,爸爸愿意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的深处。”

感谢故人来发布历史故事《“体育迷”邓小平,当年怎么看奥运》,内容如下:

1984年10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庆祝活动,这是他第二次与邓小平见面。

那年8月,中国代表团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15枚金牌。警卫张宝忠记得,邓小平十分关注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但凡有比赛转播,他场场不落,“兴之所至还会给体操和跳水选手打打分数”。张宝忠说,从电视中看到萨马兰奇将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挂到许海峰胸前,“小平同志非常兴奋”。

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邓小平曾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奥运会)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我们)要把体育搞起来。”

中国也要举办奥运会,是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分管体育工作时就提过的想法。

首先是名正言顺的问题。1974年,在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邓小平提出要恢复我国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合法席位。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真理在我们这一边,在国际体育组织中,包括国际奥委会,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排除在外,这样对待中国是不平等的。

1979年4月,中国奥委会代表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提出:“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只承认一个中国奥委会,即设在北京的奥委会,而台湾方面的体育组织作为一个地方机构,单独参加国际体育组织活动,台湾方面必须履行改名、改旗、改歌的‘三改’条件。”根据中国的提议,同年11月26日,在奥委会名古屋会议上解决了我国在奥委会中的合法权利问题,允许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方性组织在国际体育组织中有其席位。

何振梁后来回忆:“这一方针由小平同志亲自拍板,是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在体育领域中的体现。”萨马兰奇曾表示,国际奥委会找到了台湾参加奥运会的解决办法,这项成果是无先例的。

1990年,中国承办了第11届亚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承办的大型洲际运动会。在视察刚建好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邓小平向体委的工作人员问道:“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在那次陪同视察的过程中,伍绍祖印象最深的是,邓小平一下车就说:“我这次来是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视察完后,他坚定地对大家说:“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比外国的圆。现在有些年轻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伍绍祖事后回忆:“我知道,小平同志早在70年代就表示过,中国应该办奥运会。但在亚运会还没有办完的情况下,是否申办奥运会,有些同志还有疑虑。由于小平同志的过问,促成了申办奥运会的决策。”

他还向媒体讲过一个细节:“北京举办亚运会期间,小平同志十分关心这一盛会,一顶印有中国国旗和奥运五环标志的帽子,他戴了很久很久。”

1991年2月26日下午,中国奥委会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举行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北京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很快,2月28日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奥申委的报告;3月18日,北京奥申委宣告成立,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但申奥之路并不平坦。1991年,中国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承办2000年奥运会申请书。两年后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以两票之差败给悉尼。申奥代表团回国做了汇报,邓小平沉默片刻,以平静的口气勉励他们说:“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

直到2001年7月13日,中国才终于圆了奥运梦。

随机推荐:
成人练字帖 楷书 仙女凉鞋网红复古风 ph仪表 耐克男板鞋夏季 装饰花瓶摆件 感应地砖灯 定妆粉散粉 持久 遮瑕 美白保湿 冰阳绿翡翠 面包 早餐 整箱 散装 彪马 男鞋 功放机柜 假发男短发 仙气连衣裙夏 帆布鞋拖鞋女 耳机耳麦 手机壳oppoa3 黑色莫代尔女t恤 仙鹤t恤 高腰女 床帘 学生 遮光上铺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